“讲得准”才能走得远: 生命科学内容人的担当
内容策划组朱杰专访
2025-07-18
邹金艳
浏览量: 59 | 还没有评论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最动人的不是划破天际的流星,而是亿万年来始终恪守轨迹的恒星;时代齿轮的运转中,最珍贵的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而是深藏于机械深处却精准咬合的铆钉。

《闪光的人》聚焦那些扎根平凡岗位的“恒星守护者”——他们或许不曾站上光芒万丈的舞台,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最朴素的“认真”二字打磨成照亮企业前路的星火;他们或许鲜少被掌声簇拥,却以分毫不差的精度,构筑起公司远航的钢铁龙骨。

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把“普通”做到极致的伟大。本期,让我们走进内容策划组“稀缺的男成员”的故事,倾听他如何从实验台跨越到市场阵地,用细心、用心与贴心,让“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落地生根。​​

欢迎作客第三期《闪光的人》面对面访谈,请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叫朱杰,来自品牌运营中心品牌策划部内容策划组。我从去年4月入职公司,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在入职公司之前,我有五年的技术员工作经历,一直跟细胞培养打交道。现在我在内容策划组主要负责普诺赛相关产品的宣传推广。从实验台“跳”到做市场推广,这种转变对我来说既新鲜又有趣,虽然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但是也让我获益匪浅。

最初我跟李经理沟通访谈人选时,他推荐的第一个人就是你,作为入职公司刚满一年的新华康人,你觉得哪些工作特质让你成为了团队“成长加速度”的代名词?
刚收到栏目的面谈邀约时,我也是非常惊讶的。能得到李经理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李经理一直是我追赶的对象。如果问我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飞速的成长,我觉得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上手快、沟通顺、执行稳。
上手快是得益于过往的工作背景。因为我之前做过几年研发工作,有一定量的专业知识储备,特别是对细胞培养知识比较熟悉,所以转岗做市场之后,对公司细胞产品的理解比较快,适应工作的过程也比较顺利。
沟通顺是因为我一直很重视跨部门沟通,在我看来,沟通是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不管是研发、销售、设计,还是技术支持部门,只要是工作需要,我都会主动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同时我也能借沟通的机会更快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执行稳就是在真正落地执行的时候,我比较注重细节,在把控好整体节奏的基础上,关注细节内容的实施,确保最终交付的内容质量靠谱、效果到位。
当然,也很感谢团队在这一年里给了我很多试错和成长的空间。在面对没接触过或者不太擅长的内容时,团队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我自己在“打怪升级”的路上,虽然会有压力,但我也挺享受这种被“推着往前走”的过程,能不断挑战自己,持续积累经验。

文字工作者常被贴上细腻的标签,作为内容策划组“稀缺的男成员”,我很好奇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与文字“双向奔赴”?
说实话,我并不是那种特别擅长写作的人,也没有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但我一直非常关注如何把专业内容用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其实也是做内容策划很重要的基础,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这种偏严谨的行业里,内容不能只是“好看”,更要“讲得准”。

我最开始接触市场工作的契机,反而是在之前做实验员的时候。当时我除了做实验,还负责过一段时间的试剂和仪器采购,经常要对比不同品牌的宣传资料、产品说明书,那时候其实我就已经在无意识地关注“一个产品怎么介绍、怎么包装宣传信息”了。再加上后来准备换工作时,我自己也想跳出技术员的岗位,尝试一些结合专业背景但更偏市场方向的工作,希望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个行业,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多开一扇窗。

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且严谨,相比于其他的高新技术领域,这里的内容策划工作有哪些不同和挑战?
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策划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准确又有温度地说话”。一方面,我们不能犯错,因为面对的是科研工作者,他们对产品性能、术语、实验条件都极其敏感。哪怕一个术语不准确,都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理解和对品牌公信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太“生硬”,因为我们不只是传递产品信息,更要传达产品的理念、价值和品牌形象。

所以我们每写一篇文章,设计一个宣传物料,既要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学习知识原理,确保文字内容专业严谨,又要锤炼语言,让表达更有亲和力,才能真正实现品牌的良性传播。

在你的工作经历中,让你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对我来说,工作中的成就感并不全部源于轰轰烈烈的大项目,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日常工作里每个小任务的顺利完成。印象比较深的是前段时间普诺赛受邀参加了珠海的CSCB细胞生物学大会,为了那次大会我加急准备了几份宣传物料,虽然当时时间非常匆忙,人也很焦虑,但当在展会现场看到我们设计的折页摆在展台上,被客户、经销商甚至一些同行拿在手上翻阅,还有人直接过来问我们产品相关的问题,那种“内容真的被看见、被认可”的感觉特别棒。总的来说,我觉得内容策划的成就感,更多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不仅源于看到的结果,还包括过程中对每个细节的把控和坚持。当内容最终真正落地并产生价值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

冷总常说“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一名市场宣传人员,站在你的角度,你觉得市场营销能做哪些切实可行的事呢?
我觉得首先是内容要真诚、有用。不是为了吹产品而做内容,而是站在客户角度去想:他们在用产品的时候最关心什么?比如适合什么实验?关键指标是什么?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我们把这些信息说清楚了,才是真正地为客户着想。

其次,我认为我们内容策划组也需要走到市场中去,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倾听他们的真实反馈和需求。这些一手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宣传内容,也能指导后续的推广策略,更精准地服务客户。

最后就是多出去看看同行其他优秀的公司。像参加展会,我们不能只是展示自己的产品,也要去看看同行都在怎么做,从中学到好的方法和灵感,反过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宣传能力。

总之,“以客户为中心”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小事里。

在大家印象中,品牌人天生具有E人的社交天赋,你在生活中是什么性格的人呢?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我算是E人和I人的结合体吧,在熟人面前比较活跃,挺爱说话的,是个标准的“社交型E人”。但在陌生场合会偏安静,大多数时候处于“观察”状态,瞬间切换成I人模式。

整体来说,我比较喜欢做规划。每次出去旅游,我一定会提前查好攻略、安排好路线和吃喝住行,甚至时间线都要精准到小时。最近我正在筹备自己的草坪婚礼,从婚礼的布景设计、音乐选择,到餐食菜单的搭配,全是我一手在策划。虽然过程很细碎,但我挺享受这种把每个环节都设计成自己想要样子的感觉。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在做内容策划工作的时候才让我感到得心应手。

工作之外,我特别喜欢做饭,不仅爱做,还爱研究怎么做得更好,在我看来做饭和做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于琢磨。朋友来吃饭都说我这水平已经不是“家常菜”了,让我去开私房菜馆。除此之外,我还在家里养了一缸鱼、一只捕鸟蛛,每天下班回家给它们喂喂食,看着它们长大,也是我排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登录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