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婷:刘博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近距离》栏目的邀请,能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方向吗?
刘浩:大家好,我是来自普诺赛研发部的刘浩,我的学术背景比较简单,本硕博都是在华科,博士毕业后也还是跟着导师在华科做博后,直到2022年加入我们公司。基本从本科开  始,我就进导师的实验室了,做研究的时间也比较长,当然接触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多,比如石漠化生态研究,中草药的种植及根际微生态研究,微生物发酵和植物细胞发酵等,博士和博后期间聚焦于药食两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药食两用资源的功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也为很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开发功能产品。


龚婷:科研这条路,说是“星辰大海”也不为过。从校园步入社会,是什么力量或信念,让您在科研道路上坚定不移,持续追求卓越?
刘浩: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性格是比较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我喜欢了解万事万物运转的内在规律,以获得某种确定性。不论是生活还是科研,我都习惯性寻找事情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做事、解决问题。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我一直坚持从事科研工作。


龚婷:您是什么时候成为盛世华康大家庭的一员的?对公司的文化、氛围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整体感受如何?
刘浩:我是22年5月23日加入我们盛世华康的。公司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氛围温暖,同事们的亲和力很强,我和各个同事之间相处起来也非常简单。还在学校的时候,我经常听到身边的同学讨论公司里面的人都比较内卷,内耗严重,气氛也比较紧张。真正进入盛世华康这个大家庭才发现公司里的每一位同事都非常热情,遇到矛盾,我们都是用商量的方式解决,感觉真的是一个大家庭。


龚婷:在科研和工作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有没有特别让您难忘的“打怪”经历,您又是如何跨越难关的?
刘浩:我觉得最难忘是刚入职的那段时间。因为我的专业不是专做细胞研究的,只是在做药理研究时用过动物细胞做实验,所以一开始我对公司现在开发生物的细胞试剂产品其实并不熟悉。开始投入工作后,我就觉得好多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去执行,追问其他同事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这个事情现在要做到什么程度,大家好像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特别是团队内同事的实验操作都不大一样,实验结果不同的人没办法重复,实验结果的差异没办法分析是操作误差还是组间差异,大家都说忙不过来需要加人,但又说不清时间花在哪了。


我当时觉得首先要把大家的实验操作统一起来,让实验可以由不同的人操作,结果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所以我召集团队的成员一起把我们常规的细胞实验流程整理成一个手册,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怎么样的?哪一步不合理需要调整?每个步骤大家平均要花费多少时间?实验结果如何分析判定?我们一步步地试,去寻找最合理和规范的流程,并用大家都能理解并照着做的语言写出来。通过这个过程,把常规工作理顺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我发现大家开始理解我的思维,我也能理解大家的思维了。


龚婷:作为团队的“领头羊”,您带领的团队的重点工作方向是什么?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应当具备哪些核心品质或能力?
刘浩:我们的团队目前主要负责普诺赛细胞试剂研发工作,主要研发方向是细胞培养基、添加剂、冻存液和转染试剂等,目前最主要产品的就是无血清培养基,包括我们常用的CHO、HEK-293无血清培养基,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免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还有原代细胞、肿瘤细胞和类器官无血清培养基。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应该是综合能力都非常强的,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第一,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科研团队来说,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大多数是就没有经验可参考的。作为科研成员,我们不是一个纯粹的执行者。公司和团队的负责人也只能给予方向。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自己主动寻找方法,不能被动等待吩咐任务。
第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实验是一个严谨细致的活,在实验之前,提前做好逻辑推演,保证实验设计合理才有可能得到结果,否则经常性反复,既影响工作进度也影响工作积极性。
第三,开放性的思维。遇到问题,当常规的解决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方法借鉴,向别人询问、学习,或者其他方法来寻求解决方案。不能因为常规方法受限就认为问题无解而放弃。轻易降低标准,就容易与成果失之交臂。
最后就是超强的执行力。主要是项目计划的执行力。要始终保持耐心和毅力,突破各项阻碍和困难,坚定目标,达成计划。不要习惯甩锅给各种原因。


龚婷:对于公司的研发同事们,您有哪些宝贵的方法、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助力大家共同成长?
刘浩:其实经验谈不上,但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方法。当我们接到一个课题或者项目时,首先要全方位了解项目和课题的背景,对于不熟悉的的课题,除了简单的百度、对比竞品资料、了解专利公开的方法以外,最有价值的还是通过相应关键词检索到的专业学术论文。踏实地把所有文献资料看完之后,我们才会对课题有全面的了解,知道项目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再去设计实验方案,会帮助我们获得更加确切的实验结果。


虽然我们总说追求创新,因为创新可能寻找到更加快速达到目标的捷径,但我认为最开始的时候还是要通过笨办法,老老实实地把基础打牢。


龚婷:您如何看待生命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盛世华康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刘浩: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未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其实在零几年的时候,生命科学行业还没有特别大的发展。直到现在,大家还在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不过从15、16年之后可以看到,整个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针对个人的精准医疗服务是未来主流的方向。现在很多创新药物的研发,不管是AI药物、大分子药物、蛋白药物、抗体药物还是核酸药物,大多是特定的、靶向的,或者针对特定人群的。医疗也会更加精准地服务个体。


我们盛世华康目前的定位是细胞培养和细胞检测,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或者临床应用领域的上游,我们扮演着“卖水人”的角色。目前很多公司和研究学者都看到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景,如果把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比作一块金矿。这些公司和研究学者都希望能在这座金矿里挖到黄金,但不管是谁,他们都需要我们公司研发的细胞试剂来帮助他们做药物研发。他们挖黄金,我们给他们提供必需的“水”。公司作为行业上游角色,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龚婷:听说您刚迎来新的家庭成员,很好奇您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您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的?
刘浩:其实我个人没有刻意去平衡生活和工作。我觉得公司对于我工作的规划是非常有条理但也特别有节制的,这也是在公司能收获归属感的最直接的原因。


工作之外,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有生活情调的人,但对于妻子的要求我都会无条件的尊重和服从,在我看来,听老婆的话肯定不会犯错!我喜欢周末带妻子和孩子去武汉周边或者省内外转转。每天工作回家我都会陪老大做作业,玩耍。最近老婆刚生了二胎,我在家里的责任又大了一些。


龚婷:展望未来,在个人职业发展还是家庭生活两方面,您有哪些具体的计划或期待?
刘浩:关于家庭,我没有特别地规划目标,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家人们生活得开心。对于孩子,也没有鸡娃的焦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个人的发展,长远来说我的目标是成为专业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人。要达成这个目标,我认为首先要和公司一起通过努力让公司成为这个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其次,让自己参与开发的产品具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还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统筹策划的能力、团队管理的能力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公司细胞研发的核心人物,在细胞培养领域,我的专业的技能也要持续更新。我深知想要成为专业领域里具有影响力的人,不仅要通过持续的技术精进成长为懂行的专家,同时也要发展市场眼光,将专业知识运用到产品研发之中,做出属于我们公司自己的优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