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最沉静的清凉,是在鱼米水乡的枣子湖度过的暑假。空气里总浮着水汽与荷香,稻田淡影,田野寂寂,连狗也伏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喘息。而我,常常在门前的凉床上,伴着外婆的蒲扇,沉睡一个夏天。
消暑神器:老风扇的嗡鸣
屋里的主角,是一台老旧的菊花牌落地电扇。铁质网罩,敦实厚重。三档风速,最高一档开起来,风势强劲,竟能把恼人的蚊子吹得难以落脚,只得远远避开。我总忍不住凑近风口,对着它“啊哦”地呼喊,声音被疾风切割得变形走调,自己听着也觉新奇有趣。那风扇年复一年地嗡嗡转动,如今想来,那单调而持续的声响,竟也成了安稳夏日的背景音。
清凉妙招:竹床上的星河
傍晚,暑气稍退,便是纳凉时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吃过晚饭,冲去一身黏腻,合力将竹制的凉床抬到屋外开阔处。躺在光滑微凉的竹床上,毛孔都舒展开来。外婆就坐在我旁边,一把蒲扇轻轻摇动,送来源源不断的、带着体温的柔风。那扇子摇着摇着,节奏便慢了下来,待我稍有动静,她又恍然惊醒,手上便又续上了那安稳的凉意。夜里停电,电扇停了,外婆的蒲扇却从没停过。便是在这张晃晃悠悠的凉床上,我仰面望见了真正的银河。星辰如碎钻铺就的河道,璀璨得令人屏息。
夏日馈赠:外公的五毛钱
外公每日下午雷打不动地要去村口牌场。我算准时间,在两小时后悄悄溜到牌桌边,小手一摊。同桌的牌友常笑着打趣:“还没散场就往外掏钱,不吉利哟!”外公却总是不以为意,乐呵呵地从裤兜里摸出卷了毛边的五毛钱塞给我。那带着他体温的纸币,转眼就化作一支冰凉沁甜的绿豆冰棍,是童年最朴素的奢侈。
圣地推荐:湖边的馈赠与荫凉
屋后的菜田,就是消暑的宝藏圣地。熟透的西红柿,用井水一冲,切开撒点白糖,甜酸得让人马上忘了热。各种瓜类,摘了直接凉拌或者生着吃,清爽解暑。洪湖的菱角个大大肉糯,藕带脆脆的,凉拌炒着都好吃。莲蓬随手可摘,莲子清甜带点微苦,城里很少见。想安静,就找个河边树荫坐着,看人钓鱼,水面一闪一闪的,心也跟着安稳下来。
枣子湖的夏天,凉意并非来自刻意的营造。那些所谓的妙招,不过是让日子顺应自然节奏的寻常。心静了,河边的风,便总是比别处多一份带着水汽的凉。
我想,生命科学的含义不只是科学实验,也包括生命日常点滴中的幸福瞬间。在此,我想号召盛世华康的伙伴们,走进自然,去感受那份来自大地的、最原始的馈赠与清凉。你会发现,那拂过湖面的风,那浸润心田的宁静,那源自土地的新鲜滋味,本身就是最精妙的生命科学,它教会我们倾听身体的回响,尊重自然的节律,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中,找到恒久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