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的硬功夫:“冰山”下的成本守卫者
采购部郭宗丽专访
2025-08-19
邹金艳
浏览量: 106 | 还没有评论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最动人的不是划破天际的流星,而是亿万年来始终恪守轨迹的恒星;时代齿轮的运转中,最珍贵的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而是深藏于机械深处却精准咬合的铆钉。

《闪光的人》聚焦那些扎根平凡岗位的“恒星守护者”——他们或许不曾站上光芒万丈的舞台,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最朴素的“认真”二字打磨成照亮企业前路的星火;他们或许鲜少被掌声簇拥,却以分毫不差的精度,构筑起公司远航的钢铁龙骨。

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把“普通”做到极致的伟大。本期,我们将深入了解供应链中心采购部伙伴郭宗丽的工作实践,聚焦采购订单背后鲜为人知的“精算”智慧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欢迎作客第四期《闪光的人》面对面访谈!首先,请你简单地做个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供应链中心采购部的郭宗丽,目前在采购部负责的是优恩和普诺赛试剂类物料的采购工作。很荣幸在部门领导的推荐下参与本期月刊专栏《闪光的人》访谈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的交流能让大家更了解采购部门的工作内容。

在很多人印象中,采购就是“买买东西”。你怎样理解采购这份工作?在你看来,它的核心价值或意义是什么?
确实,很多人对于采购员的印象就是“买东西”,我也能理解大家的这种看法。因为“买东西”确实是采购各个环节工作中最直观能被大家看到的动作。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种理解不够全面,采购的工作是由众多环节构成的,“买东西”只是采购环节里比较显眼的一小步而已,就像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那一角,藏在水下的功夫多着呢。​
先说“买东西”之前吧,得先弄明白需求人到底想要什么:什么规格、数量多少,质量达到什么标准,最晚什么时候送到。除此之外,同时有多个零散的采购需求时,需要整合在一起,这样才高效。
紧接着就是寻源与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调研、评估、选择、价格谈判和管理等等。除此之外,签合同也是个大活,条款得看仔细,避免出岔子。采购员还需要跟公司里的其他部门打好配合,比如提前联系仓库预留空间,跟财务对接付款的流程。还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的风险的准备,比如供应商突然断货怎么办?价格临时上涨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说到底,采购工作的核心就是在有需求的时候,花正确的钱,从靠谱的地方,买到数量正好、质量达标的东西,还得有配套的贴心服务。同时在前期做好各种风险把控,最终目的是间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据了解,公司采购物料种类非常繁多,各子公司和部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面对这样繁杂的采购任务,采购部团队内部具体是如何进行分工协作的?                                                      我们部门是按照货品类别即试剂和耗材两大分类进行分工的。其中耗材类采购主要是罗菲负责。由于试剂的种类较多,为了明晰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把试剂类又以子公司品牌进行细分,其中普诺赛和优恩的试剂采购主要是我负责,戴安和伊莱瑞特的试剂采购主要是向彩云负责。另外,因为采购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实际在对接采购需求中难免会遇到需求交叉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具体需求后再推进工作,如果涉及到交叉采购的情况,我们在部门内部会重新对需求进行汇总然后集中采购,缩短采购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任务顺利完成。

采购工作涵盖比价、谈判、验收等多个环节。在你看来,哪个环节最具挑战性?能否分享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具体事例?
我认为供应商的寻源与选择、商务谈判是采购工作环节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对后续工作的每一步都影响深远——选对合作伙伴是后续一切合作的基础,但其难度极高。一旦选错,轻则可能导致断货影响生产,重则可能引发质量事故造成更大损失;而谈判则是建立合作的关键环节,且必须在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后才能推进,二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一次是应对国药某产品供货不稳定情况。我们临时接到后续可能供货不足的通知后,为了保障正常生产,紧急启动供应商寻源工作,当时我们联系了多家厂家获取样品进行测试,整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才成功确定了两家满足质量要求、价格合适的备选供应商,有效化解了断货风险。还有一次是我们与一家重要合作厂家敲定年度合作协议,但对方非常谨慎,前后拉锯了近一个月:从产品定价、质量标准,到发货数量、运输保障要求,每一项经过反复磋商,合同文本也修改了好几版才最终达成共识。回想这些采购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供应商的选择、细致谈判,还是风险预判与备选方案储备,供应商管理都是确保供应链稳定的核心所在。

成本控制是采购工作的核心价值之一。在日常工作中,你是怎样精打细算、努力为公司降本增效的?有没有一些实用的“省钱”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成本控制确实是采购工作的核心价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常常通过以下策略来降低成本:
1.批量集中采购交换议价空间。主要是通过散单合并,增加单次采购量,以此优势与供应商谈价,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2.积累备用供应商,打破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这样既可以避免被单一供应商“绑架”,也能在谈判时更有底气。
3.付款方式里藏着“时间钱”,延长付款周期也可以省钱——“时间就是金钱”。同时可以采取“账期+现金折扣”组合的谈判技巧,争取最合适的价格。                                                              4.寻求供应商的长期的合作,以此获得溢价的谈判空间。
说到底,采购工作中的“精打细算”本质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职业专业度来平衡成本、质量和风险三者关系的过程。采购工作中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公司实实在在的利润。
如果要谈生活中的省钱小心得,我比较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些主流的网购省钱APP如什么值得买等,这些APP汇聚了多个电商平台的商品资讯,可以发掘超多优惠价格商品,如果有正好想要的东西,可以给自己节省不少钱。

采购需要频繁与内部需求部门和外部供应商沟通,扮演着桥梁角色。在这个角色中,你认为采购应如何定位?当双方出现分歧时,你通常会采取哪些沟通策略来协调解决?
采购员作为内外部沟通的桥梁,最重要的是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对内部服务的伙伴,前期要沟通清楚具体需求,遇到问题要耐心细致解释,另一方面,对外部合作的供应商,在反馈信息时也得明白供应商的底线(比如价格实在降不了、交货快不了的真实原因)。“中间人”不是简单的传话筒,有时候也需要消化情绪,提炼重点,要做到“心里有数,嘴上有功夫”。沟通策略的核心是“先解结,再解题”,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桥梁的价值,从来不是强行拉平两端,而是找到让两端都能稳稳落地的支点。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对采购工作至关重要。您通常会通过哪些方式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
了解市场动态是提升采购专业能力的重要方法。我个人方法是:关注行业最新动态,比如我常看的生物谷公众号,与IVD原料、医药耗材的集采政策、化工原料的价格波动的新闻;关注核心品类的供应商官网和行业展会信息,遇到上门拜访的销售团队,除了聊合作,也会经常沟通“最近原材料的情况”“同行都在推什么新产品”等等话题;同事之间互相学习,部门内部交流采购经验,分享好的供应商;观看采购行业博主如“采购觉醒”“采购从业者”分享的学习视频;积极在行业群内与其他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很多人猜想,做采购工作的人在生活中也比较精打细算。采购工作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工作之余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多多少少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消费观念方面。日常消费时,我会下意识地关注“性价比”——不只是比较价格高低,还要比较产品的质量、品牌信誉和使用场景的匹配度。因此我在购物时很少冲动消费,更倾向于“按需购买”和“长期主义”,比如会优先选择耐用的产品,不为鸡肋的功能买单,避免频繁更换造成的浪费。
可能受采购工作特质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人,我喜欢做手工,比如玩超轻黏土。最近我比较热衷于搭积木。对我来说,沉浸式手工DIY是我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最好的方式。

登录 留下评论